久久为功谋未来——科技创新一线故事
砥砺奋进谱新篇——2024年度全国移民管理工作综述
聚合力谋新篇——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

深度关注丨锦绣新春消费旺

发布时间:2025-02-05  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 字体大小[ ]

春节市场多项数据刷新纪录

锦绣新春消费旺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

 

  冬日里,各地风景名胜区、特色冰雪旅游项目和冰雪运动场所迎来众多市民游客。人们体验冰雪乐趣、乐享美好时光,冬日经济“热力十足”。图为近日,滑雪爱好者在新疆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滑雪。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

 

  今年春节假期,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。图为近日,游客在杭州博物馆体验新春活动。薛鹏 摄

  景点人山人海、博物馆一票难求、影院票房再创新高……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,各地群众南来北往、欢庆团圆,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持续释放。欢欢喜喜过大年,买年货、品年味、赏年俗,既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、热气腾腾的中国。

  春节是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时间节点。数据显示,春运2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48亿人次,正月初三、初四、初五连续三天超3亿人次;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90亿元,大年初一全国票房18.05亿元,观影人次3515.12万,创造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新纪录;全国网上年货节零售额在春节前已超过7000亿元……红火的春节消费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图景,表明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充足潜力。

  人潮涌动,春运规模将创历史新高,旅游过年释放消费新动能

  10条轨道交通线路延时保障,地面公交重点增发夜班运力,出租车和网约车加强夜间“保点”……2月4日(正月初七)北京迎来春节假期返京客流最高峰,进京旅客约245万人次,其中“七站两场”预计抵京旅客约108万人次,交通部门根据客流分布,强化重点时段、重点区域运力投放和组织调度,全面做好大客流运输服务保障。

  今年是实行春节8天长假、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、“春节”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,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90亿人次,同比增长约7%,规模将创历史新高。

  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中路高科大数据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刘冬梅表示,2025年1月14日春运首日至2月2日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48亿人次,与2024年同期相比,总量增长7.2%。从正月初二开始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快速增加,正月初三、初四、初五已连续三天超3亿人次,均超去年同期。

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,“流动”则是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。近年来,旅游迎春、休闲过年成为一种新民俗,《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》显示,消费者出游意愿空前高涨,国内游、出入境游全面开花,均呈现增势,旅客总量有望创下新高。

  在黑龙江哈尔滨,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第20天时,已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,创下新纪录;在大湾区,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,自1月28日以来,截至2月1日,持港澳旅游签注往来的内地旅客超过13.4万人次,同比增长11.9%。

  随着区域性入境免签、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,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,很多外国人慕名而来。1月30日,在南京开往北京的复兴号列车上,两名外国游客自拍留影后表示,“在中国过春节是一件有趣的事,在南京看到了很多民俗活动,现在去北京感受。”一名游客开心地说,因为过境免签政策,自己来中国前做了很多旅游攻略,除了南京和北京,还要去西安等地。

 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,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,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85万人次,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.5%。支付宝数据显示,1月28日至2月1日,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1.5倍;用支付宝做外国人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也增长了一倍。

  非遗精彩,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,各地非遗活动年味十足

  大年初二,杭州博物馆人潮涌动。在“镇馆之宝”战国水晶杯前,观众不时发出“哇”的惊叹声,对这件“最具穿越感”的文物赞不绝口;在古代钱币展示区,游客把展柜围了一圈又一圈,循着志愿者的讲解仔细观察钱币细节;在文献教育区,家长带着小孩共同参加“考古学入门”等互动体验……现场志愿者告诉记者,春节假期人流量特别大,很多都是举家前来。

  要说全馆最火爆的地方,“楹联创作”体验点是其中之一。记者在场馆看到,在挂满楹联的墙下,外围游客满怀期待地排队,里面游客在特制的纸上认真写下自创或者抄写的楹联,或贴在墙上,或随身带走,仪式感满满。“为讨个好彩头,也为了体验楹联文化,让过年的氛围更浓。”一名排队的观众告诉记者。

  春节期间,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,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,激发了人们体验传统春节文化的热情。网络平台数据显示,假期前五天,陕西、福建、云南等文化体验大省,春节文旅订单量增速均在100%左右。

  在首个非遗中国年里,各地非遗活动年味十足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“过年——春节主题展”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,各种年俗活动环环相扣、轮番上演;古城苏州依托本地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统年俗,举办“非遗灯彩耀古城”“非遗年画绘古城”“非遗年货购古城”等一系列配套活动;在陕西西安,大唐芙蓉园内的集市上,近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集中亮相,精美的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。

  网络平台数据显示,1月1日以来,“非遗”搜索量同比增长174%,“非遗体验”搜索量增长168%,“非遗手工”搜索量增长321%。多项非遗体验热度暴涨,国家级非遗“火壶表演”搜索量同比上涨531%,国家级非遗“自贡灯会”搜索量上涨249%,国家级非遗“凤翔木版年画”搜索量上涨80%。

  院线火热,春节档电影市场再创新高,总票房突破90亿元

  大年初一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创新高;连续多日单日票房突破10亿元;在社交媒体上晒票根、写影评成为不少人的“新年俗”……春节期间,各地观众走进影院,在光影魅力中品味喜庆团圆,电影市场红红火火、活力旺盛。

  在北京,初一至初四,首都电影院共接待观众近13万人次,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30%以上,上座率创历史新高;上海大年初一以超6000万元的票房成绩拿下当日全国城市票房冠军;万达影城大连高新店,春节档前三天观影人次2.5万……

 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,截至2月4日14时10分,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突破90亿元,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,总观影人次突破1.7亿,同样也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人次纪录。从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到《唐探1900》再到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,从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到《熊出没·重启未来》再到《蛟龙行动》,题材多样、类型丰富的影片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。

  “今年春节档在预售阶段就接连打破了多项预售纪录,上映后票房势头依然强劲,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六大盘票房连续6天突破10亿元。”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告诉记者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《唐探1900》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暂列档期票房前三名,其中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成为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“顶梁柱”。

  陈晋分析,今年春节档影片呈现“一超多强”局面,尤其是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票房走势“一枝独秀”,上映六天票房已超39亿元,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,该片最终票房有望大幅刷新中国影史单片最高票房纪录。此外,今年春节档是特效含量最高的春节档,影院尤其是特效厅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。

  “我们相信,今年春节档持续刷新票房纪录将为2025年电影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,同时也期待观众能够通过这个春节档对电影行业更有信心,更频繁地走进电影院。”陈晋说。

  政策助力,补贴优惠激发新年“买买买”,首发经济、冰雪经济、银发经济活力十足

  “心仪了很久的手机,趁着国补的好机会下单了。”正月初六,北京市民李女士高兴地选购了新款手机,这款售价接近3000元的手机,在国家补贴后便宜了400多元,让她直言“很划算,很开心”。

  春节前,手机、平板、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在全国实施,消费者购买价格低于6000元的这三类产品,可以享受15%的补贴。这样的“惊喜”吸引着不少消费者在春节假期趁着优惠利好“买买买”。商务部数据显示,今年1月20日至2月1日,已有1470.4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886.7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。

  此外,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,家电市场也迎来了开门红,今年1月1日至2月1日,有159.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191.5万台。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,商圈客流大幅攀升。除夕当日,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、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6.9%和21.7%。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,2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1.2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。

  中国市场规模巨大、潜力巨大。当前,消费者的观念逐渐向多元化、个性化、品质化转型,在政策支持引导下,今年春节假期,首发经济、冰雪经济、银发经济等多点开花、活力十足。

  消费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,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。除了国家补贴、以旧换新等政策,多部门出台举措促进春节假期消费: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》;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于1月至2月举办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;商务部门强化货源组织,统筹肉菜储备投放,增加节日市场供应……一系列措施,为人民群众春节假期美好生活赋能添彩。

  一年之计在于春。蛇年春节人流旺货流畅、文旅消费繁荣有序、消费市场亮点纷呈、政策支持保障有力……人们在火热消费中感受浓浓年味、畅享幸福生活,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中国企业新闻网摘编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